2016年,中國建筑業總產值達19.35萬億元,其中建筑業增加值達4.95萬億元,該數字已超過美國,居全球第一位。特色化小鎮建設、棚戶區改造,中國建筑行業依然處于發展的風口當中。只是,和古代那些百年屹立不倒的古建筑相比,現在鋼筋混凝土建筑卻經常出現“早衰”跡象。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在施工過程中鋼筋混凝土構筑的建筑“骨骼”偷工減料,時間久了建筑出現“骨質疏松”情況;另一方面則更多因為構成建筑“血管”的各類管道老化速度過快,直接導致現代建筑經常“開膛破肚”進行維修,進而影響到了建筑的整體壽命。
也正因為如此,建筑行業要想延長建筑的“壽命”,除了保障施工過程中鋼筋混凝土符合標準之外,更要在建筑的“血管”管道用鋼選材上做足文章。一旦鋼管的“壽命”提高保障建筑的“血脈暢通”,那么相應的該建筑也就能“永葆青春”。
一般情況下,建筑行業所需的管道用鋼主要集中在三個領域:其一是我們常用的水、煤氣(天然氣)、消防用管等鍍鋅焊管;其二是建筑在建設過程中用的腳手架,這也是建筑行業一個重要鋼管需求領域,其三則是建筑的排水管和供熱管道。這三個領域是建筑行業中鋼管的主要需求方向。
和油氣管道運輸中多用無縫鋼管不同,建筑行業中所需的鋼管多以焊管為主。之所以青睞焊管是因為這類鋼管接頭可以用直接焊接方式,操作方便,且埋入地基之后不會變形也不漏水,安全可靠。因此,焊管成了建筑行業鋼管用鋼的首選。
可是,和無縫鋼管相比,焊管在耐腐蝕性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因此,我們經常會看到住宅因為輸水管道、輸氣管道老化而不斷返修。但是,隨著鋼管行業新國標的貫標執行,這種情況可以得到大大改觀。
以鍍鋅焊管這種建筑業常用的鋼管為例,以前在上鋅量沒有固定的要求的時候,部分企業只是在表面鍍一層鋅,這類鋼管在建筑采購使用之后用不到幾年就會出現表層脫落的情況,進而整個鋼管出現生銹的情況,嚴重損害了鋼管的使用壽命。如今,在友發集團倡導執行的新國標對于鍍鋅鋼管的上鋅量有了最低300g/㎡的硬性要求,鋼管的使用壽命和之前相比可以提高20-30%。
舉一個簡單例子,過去我們住宅使用的鍍鋅鋼管需要每隔30年換一次,新國標下的鍍鋅鋼管更換周期則可以延伸到36到39年,這種維修周期的拉長不僅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的維護成本,同樣可以提高建筑的整體壽命,有效避免當前建筑行業部分建筑“早衰”和“過早夭折”情況出現。
除了提升建筑“壽命”之外,新國標的鍍鋅鋼管在一定周期內和不銹鋼鋼管耐腐蝕等性能幾乎相差無幾,但是在成本上卻有絕對優勢。畢竟和動輒幾千上萬元一噸的不銹鋼焊管相比,鍍鋅焊管的噸鋼價格不過在4000元左右。對于建筑企業而言,采購成本方面自然更具吸引力。
作為行業領頭羊的友發集團憑借過硬的產品質量,在建筑行業取得了豐厚的戰果。北京奧運會場館、中國第一高樓——天津117大廈、北京-張家口冬奧會場館、北京中國尊等眾多特色的中國建筑背后都有友發鋼管過硬品質作為支撐。
為了從源頭上保障建筑質量,助力建筑行業健康發展。借助3.15東風,由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工程物資設備工作委員會、中國建筑業協會材料分會聯合參與發起了“尋找中國好鋼管,新國標中國落地核查行動”,該活動旨在推進鋼管行業規范化經營,加強行業自律,避免惡意競爭,共同維護行業的整體利益,進而推進鋼管行業的良性化發展。
本次新國標貫標調查過程中,通過對鄭州、長沙、南京、杭州四個樣本市場進行調研,所選取的樣本鋼管品牌均為當地市場的主流銷售品牌,在當地市場占有率和鋼管社會庫存方面均在90%以上,抽樣調查無限接近當地市場真實銷售情況,調研結果真實有效。
通過對四個樣本市場的調研結果顯示,抽樣品牌在鋼管行業貫標執行方面,鄭州抽檢的5個品牌,其中友發、天虹合格;長沙抽檢的4個品牌,僅有友發一家合格;南京抽檢的6個品牌,其中友發、正金元、金洲、天虹合格;杭州抽檢的6個品牌,其中友發、正金元、金洲、天虹合格。
當前中國建筑行業已經迎來了量變向質變的窗口期。為了深化建筑行業改革藍圖,近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期望通過頂層設計的方式來推進建筑行業獲得二次騰飛的動力。而如今,鋼管行業貫標施行的新國標恰好在源頭上給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道理很簡單,鋼管行業通過執行新國標,整個行業的鋼管產品質量將會實現大幅提升,這種全行業的質量門檻提升必然會給建筑行業提升質量競爭力帶來重大利好。因此,對于建筑行業而言,鋼管行業實行新國標將給建筑行業的“二次革命”夯實基礎,進而推進中國建筑行業提升核心競爭力,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建筑強國。